•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电影人物
  • 浅谈人物访谈节目的编导意识
  •   在电视节目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拍摄以人物访谈为主题的电视节目,要区别于一般性的人物采访。它要求编导们必须在挖掘主题上下功夫,力求做到节目有深度和感染力。通过所采访的每一个人物,传达给观众语言之外的氛围和情绪,使节目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因此,必须强调编导意识,要让编导意识贯穿于节目的策划、和编辑的全过程。

      一个谈话性节目,肯定离不了对人物的访谈,但主持人和被采访对象都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怎样才能让被采访对象对主持人说出话,而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呢?

      1、交谈的动力来源于情感。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情感之所以重要,主要是由于情感能成为人们行动的原动力。采访对象面对主持人时,往往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拘束感,因为主持人和采访对象谁也不认识谁,再加上有时双方年龄的差距,都会使被采访对象和主持人产生距离,被采访对象也就不会轻易讲述那些你所需要的心里话。所以,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需要尽快沟通感情,否则会给访谈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甚至造成谈话失败。所以说访谈的基本功就是了解人的基本功。

      2、调整相互关系,寻找感情桥段。记者与采访对象存在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那么在做访谈节目前,记者首先要调整好这种关系,双方才会自然、亲切。调整双方关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寻找感情桥段。也就是在做节目之前尽力与采访对象多沟通,比如我在一期节目的采制过程中,由于所要采访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当地的戏曲演员,做节目前几天,我先到她家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沟通,对她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得知她和我曾是校友,而且我们拥有许多共同爱好,随后几天,我们经常通电话,共同探讨一些问题。这样采访对象就对我有了新的认识,没有了最初的心理。在后来的演播现场,她对我的提问回答得很透彻,非常令人满意,也使我对她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谈话节目一般对中心人物有一个背景交代,这个大多是通过现场放视频。这段视频不可能对某个人做一个完整的生平介绍,这就要求我们在介绍人物背景时必须善于综合。既不可面面俱到,还要力求显示出人物个性,突出被采访对象在人生旅途中的不平凡,结合现场的访谈,起到运用一些感人事迹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作用。

      谈话节目特有的时空感、氛围和真实性,会使观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引起震撼,给观众一种直接交流的贴近感,同时还可以烘托场景,渲染气氛。有的电视专题片通常只拍画面,后期编辑时再配上整段的解说词,用同期声不多。这样下来,问题说得挺明白,观众却未必相信。而谈话节目有了采访对象的“”,没必要再由解说词牵着观众的鼻子走。

      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变化无常的。在我们拍摄一期节目《生命与亲情》时,已近尾声,主持人正准备说结束语,突然一个观众非常激动地表示他要为大家送上一首歌,他优美的歌声一下子把节目推向了。此时此刻,再好的结束语也没有比这歌声更让人难忘了。

      还有一期节目《情满求学》,讲述了一位小姑娘求学的故事,也是临近尾声,突然场上一位嘉宾因不住激动的心情和一位节目中的主人公抱头痛哭,引得场上观众纷纷落泪,这时主持人眼里也噙满了泪花,放弃了原来早已准备好的结束语,结合当时的情景说了几句简短的但却饱含深情的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后期编辑时,要用心选择被采访者的谈话,尽量用感受性的回答而非一般经历性的叙述,以增强节目的吸引力。而感受性的东西也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有所选择地挑一部分,话题要集中,能引发观众的兴奋点,从而节目的整体效果。对采录到的谈话要会取舍,该去的就毫不可惜地把它去掉,使整个片子简洁、精干、耐人寻味。